转自:北京青年报
1. 注册资质:确保平台具有合法的注册资质,可以在相关监管机构的网站上查询平台是否有相关的牌照或许可证。
近万元北京研学游住的是大学生四人间宿舍、花8000元报的研学团在清华门口拍张照就走了、研学讲解主要在车上完成、号称的研学老师却是兼职大学生……随着暑期的到来,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通过研学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但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研学团却槽点满满,不仅常常货不对版、研学游成了“到此一游”,更有甚者还暴露出安全隐患。
研学市场何以如此火爆?市场主体纷纷涌入的背后,存在哪些行业乱象?研学市场又该如何规范,让孩子在研学中真正得到收获与成长?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高利润吸引入局者 研学市场鱼龙混杂
考研名师张雪峰下场办研学营,不含往返大交通的6日5夜苏州研学营收费8999元,还需要靠抢;教培机构新东方转行文旅,一口气成立50家文旅公司,研学成主打项目;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开办AI研学营,自2023年1月推出以来,吸引了近6.5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近几年,研学市场持续火热,第三方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
研学游因何如此火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行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认为,近几年研学市场的兴起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家长研学需求增加以及政策推动都有关系,多重因素叠加让研学游市场格外火爆。
利润驱动也是研学市场高速增长的一大动力。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于普通旅行社,研学游的价格是普通旅行团的2—3倍,毛利高出20%—50%多。
然而,众多市场主体的涌入,也让研学市场鱼龙混杂,价格虚高、货不对版、只游不学……火热的研学市场暴露出不少问题,社交媒体上也充斥着各类吐槽和投诉。
一位参加某教培机构组织的海南户外自然探索研学团的家长通过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投诉称,该研学团每人费用10780元,一大一小费用共21560元,但宣传的6天实际上游玩只有4天,前后两天都是接送机,没有任何行程。此外,宣传文案介绍这是研学和文旅团,但实际上全程没有导游讲解,没有任何有关海南或三亚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知识讲解,带队老师只是每天通报行程。
另一位报名北京7天研学游的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7天收费9980元的研学游住的是4人间学生宿舍,餐食更是一天比一天差。这位家长还称,该团以研学为名头收取高额费用,但到景区参观却走马观花,参观故宫两个多小时,其中还包括吃饭和逛文创店。去长城景区宣称有专家讲解,实际只让孩子“玩泥巴”,真正去长城只有半小时,去鸟巢参观也是拍照和逛纪念品店。
书法班组织暑期研学 名校研学成合影留念
7月17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北大图书馆门前看到,有研学团体正在合影留念,路边还坐着不少身着统一服装、挂着研学营证件的孩子。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当日有来自深圳、贵州、柳州等多地的研学团体前来北大参观,其中大多为初中或小学生,有的是学校组织的研学营,有的则是在校外机构报名。
一位来自深圳的六年级女孩告诉北青报记者,家长通过校外机构为她报名这次研学营,行程一共5天,除了北大以外,他们还去了故宫和天坛。当被问及是否有讲解或者其他研学课程时,这位女孩表示她所在的研学团都是参观行程,故宫和天坛的讲解都是在“车上讲”,下车后大家跟着老师去参观。在北大则“没有什么讲解”。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多个研学团体经过蔡元培像、未名湖等北大标志景物时并没有相关讲解,随团老师主要负责维持秩序,并催促大家尽快合影后离开。
临近中午,不少研学团体来到北大艺园餐厅四层用餐,此时点餐窗口已经排出了二三十米的队伍,窗口工作人员表示中午点餐量大,点餐后需等待50分钟左右才能出餐。
一位正在等餐的来自贵州的四年级女孩表示,她和同伴都是通过当地一个书法班报名参加的研学,5天时间费用5800元,来的第一天就参观北大,最后一天参观清华。“我们团有40多名同学,除了3位老师,还有一位北京本地导游。”当被问及在北大的研学感受时,她表示对北大图书馆和未名湖印象比较深,但是图书馆没有介绍,未名湖则是因为记住了导游说的“一塌糊涂”这个成语(即“一塔湖图”的谐音,是对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地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除了从外地赶来的研学团,在北大里,北青报记者还见到了“一日游”团体。一位家长表示,这个团里大部分是亲子游,每人528元,由一位北大学生带着参观并讲解,随后在北大食堂就餐,“其实还是自己来好,但就是不好预约。”这位家长说。
保证时间充足
避免研学游变“到此一游”
众多研学乱象中,行程密集、走马观花成为家长诟病最多的部分。以北京研学为例,很多研学团除了将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作为重要“卖点”外,为了吸引人,在三五天的行程里,还会将游览长城、故宫、颐和园、国博等北京众多知名景区囊括其中。一天的行程中,会安排两到三个景点,导致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在有限的时间里,四面八方来的孩子们,既无法真正了解这些知名景点,也会非常疲惫,真正的“学”则就更无从谈起,更多的时间都是奔波在路上,研学游因此也成了“到此一游”。
在北京从事旅行行业近20年的业内人士李菲(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市面上的研学活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研学机构全程负责,到目的地后有专人点对点负责,这类研学对孩子的提升比较大。而另一种则是学员在研学机构报名,由研学机构统一交给当地旅行社,以研学的名义来旅行一趟。“这类旅行大多是走马观花,比如带孩子们到故宫门口,要求半个小时后必须出来,基本什么也学不到。”李菲说。
“对于家长来说,目前唯一能检验的标准只是时间,比如在某个景区讲解的时长。”李菲说。现在很多到北京的研学团一天安排多个景点,这种紧凑的行程很难称之为研学,孩子们在路上疲于奔波,到景区也无心听讲解,参观时间又非常有限,只能听个皮毛。“正规的研学团,通常都会合理规划时间,让孩子既不觉得累,又能有充足的精神完成整个行程。例如,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圆明园这些景区,基本是一个景区安排一整天,包括讲解、互动、手工体验等流程,首先时间上有保证,才不会走马观花。”李菲说。
调查
设置主题课程
既要研学游更要研学“优”
既然美其名曰“研学”,那么如何研究,又在研究中学习是考量研学游质量的一把标尺。吴丽云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打着研学旅行的产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旅行层面,并非真正的“研”和“学”。
刘雯(化名)曾在广东某研学机构兼职,作为一名医科生,她在同学的介绍下进入该机构,成为随队队医,每天工资150元。刘雯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参加过的几个研学团都是五天左右,除了广州本地的景点,还去过珠海、惠州、香港、上海等地,每个团根据行程不同,收费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与普通旅行团不同,她所参加的研学团也会给孩子们发研学手册,并会针对不同的行程布置一些作业,“比如去博物馆,会让参团的孩子记录自己最喜欢的藏品,但也仅此而已,孩子们如果没有完成也不会有任何措施。”刘雯说。
一家主营清北研学的机构声称有自研的课程体系,会通过探究式、启发式、思辨式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北大最初叫什么名字?”“北大培养出哪些优秀科学家?”‘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七个字是谁亲笔题写的?”……然而在其课程概要里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讲解内容仍然是有关清华、北大的概述知识,只是从普通讲解变为提问式,可谓“换汤不换药”。
“一些所谓研学旅行就是到景区提几个问题、布置一点作业,比如这个石刻是什么年代的?是谁题写的?这其实就是传统的旅行讲解,并不是研学。”吴丽云说。
吴丽云认为,研学之所以称为研学,是因为其具有主题性,应该是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展开,并且有非常专业的课程设计,以期实现事先设定的研学目标,其在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体系提升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旅行,这也是家长们愿意为研学旅行高溢价付费的原因。她以了解中国独特的榫卯结构木建筑这一主题举例,真正的研学会根据这一目标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任务,比如让学生自行设计榫卯结构、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去实地看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参观过后再进行研讨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去实现最初设定的研学目标。
“研学旅行一定不能只是旅行,旅行是为研学服务的。”吴丽云强调。研学是通过目标设计、主题设计、内容设计,有目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研究能力,发现规律和破解问题的能力,旅行只是帮助实现研学目的的一种方式。
规范行业标准
推动研学持续健康发展
不同于普通旅行,研学更带有教育属性,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打开眼界、增长见识,这也对研学带队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不少研学机构都没有专业的讲解团队,而是聘请大学生兼职带团,所谓金牌讲解也都是临时聘请。
刘雯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兼职的研学机构承接很多地方中小学组织的研学活动,每次出行除了孩子们学校的老师随团外,其余机构工作人员基本是兼职大学生,除了她担任队医外,还会有辅导员和联络员。但团队中并没有固定的讲解员,讲解员大部分都是临时聘请或者到了景区再找讲解员。有时候如果联系不到,就会由辅导员临时担任,提前背一些资料讲给孩子们。
在李菲看来,研学不是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知名高校逛一逛,而是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通过文物、场景等帮孩子贯通相关知识,相当于把课堂搬到景区。“相对正规的研学机构会有针对性的研学手册、固定的金牌讲解老师等。”李菲介绍,目前市面上做研学的一是传统的旅行社,二是一些户外机构,三是教培行业转型研学机构,但是对于其资质并没有明确要求,只要营业范围包括组织文化交流即可,而对于研学老师也没有明确的资质要求,这就导致市面上研学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能否真正实现研学目的只能是各家“凭良心”,家长和同学很难分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包括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多个省市都曾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研学旅行。2022年,研学旅行指导师获得了国家“认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一职业。但是目前尚未有国家层面统一的规范或标准,尤其是对研学机构而言,并没有具体的资质要求。
吴丽云认为,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目前研学市场鱼龙混杂,市场上更多是披着研学外衣的普通旅行产品。而从提升市场品质的角度而言,吴丽云认为应该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比如标准的、规范的研学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开展研学旅行?从业者应具备哪些资质?这些都亟待规范。“研学旅行也发展了几年了,确实需要对其进行规范,这也会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吴丽云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杨赐 股票配资神器